引言 在著名电影《战争之王》中,里面的非洲军阀说出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对火枪在战争中的革命性有着十分精准的概括,即“一个四岁的孩子射出的子弹跟一个四十岁的成年人射出的一样致命”。 那么既然子弹从任何人手中射出都非常致命,为什么火枪的发明和推广没有提高女性的地位呢?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之所以拒绝了女性,是因为铠甲太过于沉重,战弓拉力太高等方面的缘故,女性难以背负沉重的铠甲参战,也难以成为弓箭手,所以无法掌握暴力,所以地位只能低于男性。而火枪发明和推广以后,士兵们都不需要穿戴铠甲了,女性也可以使用火枪,从女性枪口里射出的子弹也同样致命,那么女性就应该可以登上战场,使用枪械作战,掌握暴力,并且大为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才对,但是历史上为何没有发生这种现象呢?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追溯到火枪刚刚诞生的那个年代。 现代很多历史学家将枪械的祖先追溯到了15世纪时出现的火绳枪身上,而我们的故事,就从这种枪械讲起吧。
在火绳枪刚刚诞生的那个年代,它的主要对抗对象是那些还使用冷兵器或是只有粗劣火器作战的敌人。当时的欧洲战场上,有着大量的战士穿着厚实的板甲作战,拥有很好的全身防护,或是着重对自己的上半身做了保护,当时的板甲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效率的提升,价格已经大为降低,很多士兵的工资都可以负担的起。尤其是那些以战争为生的雇佣兵们,他们是战场的常客,也是众多势力拉拢的对象,很多城邦或是国家根本没有靠谱的常备兵,全靠雇佣兵们撑门面,对雇佣兵们来说,一件坚实的板甲是必备之物,披甲率很高。
而当时欧洲各支军队的大杀器是骑兵,尤其是那些担当冲击任务的重骑兵们,他们是战场上的推土机,这些重骑兵们大都身着性能良好的板甲,这赋予了他们强悍的战场防御力,能够免疫很多冷兵器伤害,一般的刀剑根本无法穿透他们身上的板甲,即使是曾经煊赫一时的英国长弓、热那亚重弩,也难以穿透那些被加厚的板甲。
这个时候,有个问题就摆在了所有指挥官的面前,那就是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又好又快的打开那些“钢铁罐头”呢?欧洲人给出的答案是加大火器口径。 冷知识: 火枪诞生之初并没有淘汰弓箭,但却很快淘汰了弩,抢占了其在战争中的生态位,而弓箭则和火枪共存了很长一段时间。 现在子弹的口径多为5.56毫米、7.62毫米,但是这个口径的子弹在当时的战场上根本没有什么作用,因为当时的子弹使用的是黑火药作为发射药,而不是现在的无烟火药,这两种发射药的名字里虽然都带有“火药”二字,但威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就导致小口径的子弹不说射穿加厚版本的板甲了,就连质量一般的普通板甲都无法射穿。
那要怎么样才能做到破甲呢?很简单,那就是增加子弹的动能,增加子弹的口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所流行的火绳枪很快开始增加口径了,以最著名的火绳枪——穆什克特火绳枪为例,其口径能达到恐怖的23毫米,要知道现代人一般将口径20毫米以上的管状火器称之为火炮,它的长度大约在1.8米左右,净重在9~11kg(当时还没有标准化生产,枪与枪之间差异比较大),所使用的圆形铅弹单颗就有30~50多克重,威力极大,最大射程250码,有效射程100码,在这个距离上可以击穿同时代可以实用的任何铠甲(有几种极重极厚的铠甲可以,但根本不实用)。
但是穆什克特火绳枪太重了,重量分布也不是很合适,这就导致使用时,即使是双手抵肩射击,也难以稳定瞄准,所以士兵们不得不使用一种Y型的支架作为辅助,还有的地方会选择用双手战斧作为支架。
那么就导致了使用穆什克特火绳枪作战的士兵,只能是男性,毕竟这么重的枪,加上弹药,加上防身武器,加上身上的一些零碎装备的总重量已经达到了一个让绝大多数女性难以负担的数字了,更不用说有些火绳枪手还会穿戴一些板甲部件了。
而即使火绳枪的时代结束,人们发明和推广了燧发枪,燧发枪的重量和士兵们身上所携带物资的重量也没有减少太多,甚至燧发枪因为射速的提高,还配备了更多的子弹。
并且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是,在火枪大流行的时候,其前端都有着一个重要的部件——刺刀,它是火枪手重要的自卫和进攻武器,即使是在燧发枪和击发枪时代,又或者是使用金属定装弹的时代,乃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刺刀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武器,甚至火器时代的很多战争,最后都是靠着刺刀冲锋——白刃战而结束的,一些将军甚至说“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非常重视白刃战。
那个时代的火枪由于射速缓慢和子弹精准度差劲等原因,战争时大都是大家组成阵列扛枪互射,俗称“排队枪毙”战术,士兵们前进一段距离,举枪射击,再前进一段距离,再举枪射击,直到双方距离非常接近了,一方扛不住伤亡,士气崩溃了选择转身逃跑,另一方便会扛起枪,端起刺刀发起刺刀冲锋解决战斗或是两方都没有崩溃,那么到最后就只能互相刺刀冲锋,看谁白刃战能力更强了。
甚至有的部队能一直忍着敌人的射击不还手,直到来到几十米甚至不到二十米的距离上,发射一轮齐射,给敌人瞬间造成巨大伤亡,然后立刻发起刺刀冲锋击垮对方,由此可见刺刀冲锋的重要性。
咱们不论男女之间战斗意识等虚无缥缈,无法量化的比较,单说两者的力量和体型差异,就会看出女性根本无法在白刃战中赢过男性,因为这等于是又回到了冷兵器时代。 而且战争可从来不是发射一颗子弹,刺出一剑这么简单。 不论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还是火器时代的战争,其运作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真正与敌人交战之前,士兵需要背负自己的武器和部分给养、物资靠着双腿每天行进几十里路,碰到急行军,那要走的路就没数了,当时又没有现代化的公路,还得经常翻山越岭,连双好鞋都没有,还必须忍耐风雪雨水等恶劣天气,因此累死在行军路上的士兵不知凡凡。
等到达目的地或是宿营地之后,也不能歇着,因为需要构筑营地,安营扎寨,不然敌人一个冲锋,部队就没了,连个固收点都没有。安营扎寨之后,还得有人去生火做饭,有人去巡逻站岗,碰到某些情况,士兵们还必须得进行土工作业,比如挖掘战壕,堆砌胸墙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士兵拥有良好的体力才能完成这些任务。 等到这一系列“杂活”都干完之后,等待你的才是某一天的某个时刻和战友们肩并肩,齐步走,扛着枪,听着令,踩着鼓点踏上战场,根据指挥官的要求摆出一系列的军阵,等待战争的开始。直到这时,你才能有机会发射出那颗该死的子弹。看到没有,扛枪射击只是战争的一环,只占据了战争中很少的一段时间,士兵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那些“杂事”上,希望那时女性还有体力作战。
因此种种,女性就是不适合火器时代的战争。不论女权主义者们如何嘴硬,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那就是绝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力量和体型都远大于成年女性,女权主义者不用找那些特殊例子,来论证某些天赋异禀的女性有着不亚于男性的力量和体型,因为我可以更轻松的在男性之中找出更加天赋异禀的存在。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基因决定了男女体内的性激素“含量”差异极大从而导致的。雄激素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增加肌肉和骨骼密度,增强力量,赋予了男性更粗壮的肌肉纤维、体格和更丰富的肌糖原来增加爆发力。雌激素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增加皮下脂肪,而从两者的名字上的差异来看,就知道男性和女性各自占据主导地位的性激素是什么种类了。 因此缺少雄激素,女性就不可能找出大块肌肉,长出男性那样的健壮身躯,使用武器在战场上高强度冲杀,而男性更为宽大的肩膀则能承载更厚更长的胸肌,来增加上肢力量,从而又好又快的输出。虽然女性注射雄激素照样也会长得五大三粗,体格像男人那样生长,但显然直到火枪诞生了几百年后,人们才掌握了为女性提供雄激素的方法。
上阳网-配资门户网官网-七倍杠杆-贵阳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