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卡车撞飞了,出事的居然是发布会现场。”这事,前几天小区停车场、微信群里都热闹得很。理想i8那场博眼球的“重磅”发布,弄得不光网上炸了锅,连住楼下那位修理厂的老李都拉着我问:“你说他们这是秀肌肉还是找茬儿?”老李抽着烟嘟囔一句:“能把乘龙撞成那样,咱以前还说这车皮实……到底咋回事。”
我倒是没亲眼赶上发布那会,第二天早上喝豆浆时刷到视频就懵了——白色i8把蓝色乘龙干成了‘断头台’,那画面说实话太带劲儿。不过我一激灵:二手重卡拿出来这么撞,不是存心给人添堵吗?销售妹子跟我解释说,这叫“移动壁障”,其实严格讲,就是影视剧里当背景的大铁坨,谁真用新车去赚保险修理费?她还补充了一句,“测试工具嘛,理想宣传过劲了点。”这话其实怼得也挺在理。
发布会后那几天,我那汽车群属实是“阴阳怪气风”现场:王哥自驾过川藏线,发旧照晒着自家乘龙胳膊绕川藏雪线晃,说“都50万公里没趴窝,理想咋不试试上青藏撞撞看?”后来陆续有人分析,说现场那辆车其实已经是半废,和路上真‘活干货’能差几层皮。重卡司机们开起玩笑:“理想改天要不要和咱一块拉货去?”说笑归说笑,但‘乘龙质量差’的印象可真就有人信了。
那声明来了两道。理想第一个出来摊手,说他们根本没评价卡车,只是专注测自家SUV。说实话,这种话你让普通买家能全懂?满屏的吐槽没有收敛。有网友用川普调侃,“理想你自己飘了,后边跟风一帮被带跑偏的。”再说了,真正懂门道的维修工都明白——发布会造势用,没人真计较撞没撞谁家新车,可普通人哪里分这细节。
后来中国汽研也出面,低头认领自己的疏漏,“流程做得不够细,把工具车身份没说清楚。”群里有人挤兑,“连检测机构都把话说不明白,普通人哪能分辨得清?”检测师傅私底下说得实诚,“实验归实验,只要别糊弄老百姓,咱都能理解。可别把场面弄成‘演戏’,大家脸上都没光。”
咱们小地方买车讲究实在,售后师傅们总念叨个八卦——据说以前某品牌测试时偷偷更换加厚车身结构,糊弄媒体镜头。老李有次还说,他拆过一回事故车,发现车身里有俩地方直接用泡沫替钢梁,有点想哭。那种阴沟里翻船的故事,行业里流传不少。这回理想这场风波,好像把“春秋笔法”又抬上桌面了。
哦对了,我看评论区有位养护店老板说,乘龙其实有段时间配的倒车喇叭,响得跟农村发警报似的,防止夜里没灯看车,怕撞到小孩。可惜后来为了省点钱、减重,这配置竟然给砍了。不少老司机还念叨,觉得其实倒挺实用。我家表哥去年修乘龙,说方向机油封老渗油,但耐用,哪有网上喊的那么差。话说回来,产品质量这些年其实都差不多,关键是用车人给不给力。
要说碰撞测试这茬,业内其实有点“猫腻”冷知识。比如德国那边早年做过集体安全碰撞,对撞车型统一标准,谁都不敢造假。反观国内,有的厂商会挑软柿子下手,结果粉丝两极分化,一边点赞,一边阴阳怪。本地做旧车回收的说,见过厂家拉设计淘汰的试装车去撞,就是那种“反正又不卖,砸了也不心疼。”再说,有的SUV标配氙气大灯带转向辅助,但真正开夜路才知道,除非真进山黑路,市区根本用不着那玩意,卖车时倒是吹得神乎。
前天去养护店换防冻液,师傅边抱怨边安慰刚入手理想的车主:“撞归撞,真遇上事儿,命是自己的,测试都看个意思。”他还摇头说:“广告与实用离得远,回家劝家里人买二手,别光冲着新车吸睛。”
这次舆论闹腾完,三家出联合声明,场面铺得挺大。谁错谁对其实都明了。理想炫技炫得过了头;汽研太书面,忘了给老百姓说人话;东风柳汽倒是体面,半句挤兑都没说。圈里八卦多,师傅都私下感慨:“别玩花样了,该真诚就真诚点。”
现在我同学二手车行收了辆测试经历类似的重卡,外壳再换也有痕迹,价格挺划算。有车友图便宜买回去跑货,心里还惦记着那场发布会的“奇观”。敢不敢玩命撞谁也心里有数。毕竟,买车用车,钱包自己揣好,别光看热闹不当事……要是真有谁撞出点事来,左右赔的还是自己,谁砸碎谁的锅,维修工人心里明镜似的。
至于这事最后咋传开,我听楼下早点摊老板娘说,有一次她儿子追尾,心里惦记着家属命比车皮重要。那个瞬间啥宣传啥测试,全成浮云……早个几年买车也是真心挑,有几分情分几分实用,现在看,谁家发布会飞啥车,都没自己慢点刹车强。
上阳网-配资门户网官网-七倍杠杆-贵阳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