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海大中医肿瘤医院,陈中刚主任接触过许多肺癌患者,他常说:“肿瘤治疗中,免疫力就像身体的‘防护盾’,盾够坚固,才能更好地抵御癌细胞的侵袭。对肺癌患者来说,调整生活方式正是加固这层‘防护盾’的关键。” 拼免疫力的阶段,肺癌患者不妨从日常细节入手,跟着陈中刚主任的建议做起来。
1、充足睡眠
给免疫力 “充电”陈中刚主任在临床中发现,不少肺癌患者因治疗反应或焦虑难以安睡,而长期睡眠不足会直接 “削弱” 免疫系统。“睡眠是身体修复的黄金时间,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活性都离不开它。” 他强调,肺癌患者每天至少要保证 8 小时睡眠,实在困难也不能少于 6 小时。他建议患者尽量固定作息,睡前 1 小时远离电子屏幕,可试试温泡脚、听轻音等助眠方式,让身体形成 “休息生物钟”,为免疫力储备能量。
2、愉悦心情
给免疫力 “减压”“坏情绪是免疫力的‘隐形杀手’。” 陈中刚主任常跟患者说,临床中见过不少患者,明明治疗方案很合适,却因长期焦虑、抑郁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影响恢复。他认为,肺癌患者要学会 “和自己和解”:别总纠结病情,多和家人聊聊心事,哪怕只是晒晒太阳、养养花草,都能帮心情 “松绑”。家人的陪伴也很重要,多些耐心倾听,少些过度担忧,一起为患者营造轻松的氛围 —— 好心态,本身就是免疫力的 “助推器”。
3、适当运动
给免疫力 “赋能”陈中刚主任强调,肺癌患者不是 “不能动”,而是要 “科学动”。适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但必须把握好 “度”。他参考国际运动指南建议:18~64 岁的患者,每周可做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太极拳,运动时能聊天但不能唱歌),或 75 分钟高强度运动(比如慢跑、游泳,运动时能说短句但不能长聊)。
不过,陈中刚主任特别提醒,以下情况要 “暂停或调整”:严重贫血、乏力的患者,先以轻度活动(如慢走)为主,等体力恢复再逐步加量;正在放疗的患者,要避开照射部位的皮肤接触氯气(比如少去泳池);带导管或营养管的患者,运动时要保护好导管,避免滑脱或感染,运动前最好先问问主治医生适合的方式。
最后,陈中刚主任想对肺癌患者说:“免疫力的提升没有‘捷径’,但生活里的每一个小调整 —— 睡好一觉、笑一次、走一步,都是在为身体‘攒力量’。坚持下去,免疫力会慢慢跟上,抗癌之路也会走得更稳。”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 震
上阳网-配资门户网官网-七倍杠杆-贵阳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